1.总体建设目标及阶段建设目标
学院通过三年建设,为重庆市乡村振兴培养“一村一”行政管理(专科 村镇方向)、行政管理(本科)学历教育应用型人才。
阶段建设目标将以三年为期,逐年推进阶段建设目标。
学历教育专业毕业学分为78学分。学员通过学习,要具备热爱农业、农村的情怀,促进乡村振兴的意愿,有为“三农”服务的精神,成为本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。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职业道德,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,具备一定的农村基本事务管理、农村电商服务、乡村文化建设等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、数字化应用等专业能力。
2.课程模块及课程设置
⑴公共基础课程,设置一门课程,5学分。
⑵专业基础课,设置4门课程,18个学分。
⑶专业核心课程,设置6门课程,25学分。
⑷通识课程,设置1门课程,2学分。
⑸综合实践课程,分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两个部分,共13学分。
⑹特色课程,设置一门课程,4学分。
⑺思政课程,设置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《形势与政策》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、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》四门课程,11学分。
3.人才培养模式
贯彻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教学组织形式注重“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,教师辅导为辅”的教学模式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,开展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支持服务,组建学习小组,定期组织面授辅导、作业讨论、专题研讨,参加社会调查、课程实习、实用技能培训、专业答疑等活动,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、协作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按照涪陵电大“一主三学三结合”的教育教学模式,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和解决农民学员工学矛盾需要,教学方式主要采用IP课件、网络教学、集中面授辅导、个别辅导、学习小组、实践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,同时适应农村学习者学习需要,提供方便实用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学习包。
积极探索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助信息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、积极思考、勇于探索。
4.课程评价
乡村振兴学院注重实践,课程考核按形成性(实训)考核+终结性考核方式进行,形成性(实训)考核占50%。同时,建立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机制。逐年推进师资建设、课程建设(课程体系及内容、教材和学习资源)、实训基地建设、教学改革、校企合作、社会服务、质量保证建设(见第六部分建设进度内容)。